网站公告: 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。
咨询热线

400-123-4567

THE LATEST INFORMATION

| 资讯中心 |

betway体育app(综合)官方网站入口|广西石漠化治理系列报道之一

时间:2024-11-14 16:26:03
   本文摘要:——广西石漠化治理系列报道之一陈永生蒋卫民中国绿色时报7月1日报道编者按:索取、惩罚、反思、重建,人类在自然面前习惯的行为和心路历程,在不同的地方一遍遍重复。

——广西石漠化治理系列报道之一陈永生蒋卫民中国绿色时报7月1日报道编者按:索取、惩罚、反思、重建,人类在自然面前习惯的行为和心路历程,在不同的地方一遍遍重复。广西石漠化治理也不例外。生态问题从来都是社会问题。岩溶分布区占广西总面积的35.3%,全区约有1/4的人口生活在那里。

作为极端的土地退化形式,石漠化与贫穷相伴,成了广西最严重、最难治理的生态问题。因为被刺得痛,广西民众觉醒得早。

早在1961年,弄拉村的百姓就开始自发地封山育林,恢复石山植被。1989年,石山绿化上升为自治区党委、政府的行为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石漠化治理在广西有了空前的投入和进展,探索出了不少经验和模式。

日前,记者走进马山、都安和忻城,感受大石山区百姓的抗争与希望,今天刊发的是系列报道的第一篇。广西石漠化治理让人感到振奋,看到希望。自治区林业局副局长廖培来说:“石山地区百姓生产、生活困难。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对石漠化治理非常重视、非常关心、非常支持。

”从百姓的自发行为上升为政府行动,从单纯的封山育林转向多管齐下、综合治理,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。■弄拉屯:自作主张早早封山育林弄拉屯是马山县古零镇弄拉村80多个自然屯之一,23户村民散居在10多个山头上。屯子很小,名气却大。全屯森林覆盖率93%,除了耕地、房屋和道路,山上山下全都是树。

这得益于1961年村民封山育林的自主决定。“你不保护,就没得生活啊!”上世纪80年代的老队长李义康说,1958年大炼钢铁,上级派来两个连砍了一个星期,“村里的老人心疼得直哭。”山上的树没了,井里的水越来越少。水田种不成,吃水也眼看着成了问题。

“生活好苦好苦的。”李义康至今心有余悸。村民们想到了封山育林。屯里从此有了挣工分的护林员,6个人,全是民兵。

1964年,他们又制定了村规民约:本村人砍柴罚工分,外村人砍柴罚种树。井水重新多了起来。村民们就此放弃了砍树种粮的生活,转而发展果树和药材。

如今,全屯有600多亩果树、500多亩药材,去年人均纯收入3180元。弄拉正在拓宽村路,修建停车场,将依托良好的植被、清新的空气,开展生态旅游,以“弄拉”命名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也已完成申报。

自主封山育林,帮助弄拉在养山富民的路上,走得越来越好。弄拉屯封山育林没人给钱,1989年自治区开始有计划、有规模的封山育林,1993年实施工程封山育林,每亩有了0.5元补助,次年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1元。封山育林在广西石漠化治理中一直占着极重要的位置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完成石山封山育林3500多万亩,有2000多万亩灌木覆盖率已超过30%,许多过去光秃秃的石山披上了绿装。

广西石山区植被重建就此有了典型经验:以封山育林为主,造林补植、改燃节柴为辅。■内谷屯:缺水之苦推动上山植树6月10日下午和晚上,马山县普降大雨。

次日上午,走进加方乡新联村内谷屯,村边的河水并不混浊。过去的20年间,内谷屯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,目前高达86%。新联村党支部书记蒙胜敏说:“有土的地方都种了吊丝竹和任豆树,果树满山遍野。”内谷屯演绎的,是个典型的林水相依的故事。

在“以粮为纲”的岁月,政府号召村民上山砍柴割草,草木灰拿来做肥料,种一蔸玉米撒一把草木灰。草木砍光,山石裸露,水荒粮缺。天旱时节,村民每年有三四个月要到村外挑水吃。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走一趟也要半个小时。

穷则思变。1980年,村民开始上山种竹、种果树。

“你种我也种,竹子可以编筐,能换个柴米油盐钱。”73岁的村民刘炳贵说。全屯15户种了480亩竹子,最多的人家超过2500丛。

早在1995年,竹笋和竹制品收入,就占到了村民收入的6成以上。内谷屯现在沼气入户率是100%,刘炳贵家有两座。1977年,他建了全屯第一座沼气池,一直用到现在。从上山种竹开始,内谷屯变了许多。

山泉重新丰盈起来,村民种玉米放弃了草木灰,改施沼液和沼渣。大家把竹木看得像宝贝似的,砍一棵树罚款50元。无奈之下植树,成就了内谷屯全新的生活。

在广西石山区,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任豆、香椿和一丛丛的吊丝竹。多年试点下来,全区筛选出吊丝竹、任豆、山葡萄、木豆、金银花等一大批石山人工造林树种,总结出“竹子+任豆”、“任豆+木豆”、“任豆+银合欢”、“任豆+金银花”、“任豆+山葡萄”“核桃+木豆”、“台湾相思+任豆”等10多种石山造林模式。石缝里长出了大面积人工林。

依托退耕还林、珠防林等国家级生态工程,广西农民累计石山造林250多万亩,其中仅任豆一个树种就超过100万亩。■厂上村:苦等苦熬盼来工程实施有上级来检查、记者来采访,蓝瑞平喜欢带大家去看一棵任豆树,刚刚5年,胸径就长到了24厘米。蓝瑞平是忻城县思练镇厂上村党支部书记。

全村2786人,7年间种下9700多亩任豆树,号称万亩十里绿色长廊。以前路边都是白花花的石头,看着刺眼,如今山上全部绿油油的。蓝瑞平的村支书越来越好当。2001年是个节点。

这一年,自治区石漠化试点工程、国家退耕还林工程、中澳合作喀斯特环境恢复项目都选定厂上村作为示范点。短短7年,全村兑现退耕还林钱粮补助1600万元,加上80万元左右的国外援助,还有沼气池建设、地头水柜建设,工程推动让厂上村的面貌迅速改变。蓝瑞平把之前的贫困归为“生态恶劣,交通不便”。生态工程的实施,让村民的观念到行动起了变化。

澳援项目引入参与式理念,让村民为自己规划发展道路。村民想法不复杂:要种树!环境坏了,对我们没好处。如今,厂上村光任豆树就栽了9700多亩,还发展了342亩水果,2.38万亩石山85%得到治理,沼气入户率85%。

曾经上山放羊、砍柴烧饭、毁林种粮的农民,过上了种桑养蚕、发展水果、圈养山羊、外出打工的日子。“再有三五年,全部能住上新房,村里摩托车多喽。”蓝瑞平说话有了底气。厂上村是全区石漠化治理的缩影。

政府工程治理,迅速改变着大石山区百姓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水平。来自自治区林业局的消息称,全区各级累计投入石漠化治理资金超过5亿元,封山育林、人工造林、加强管护、建沼气池、砌墙保土、生态扶贫、易地搬迁、加工增收被作为综合治理的8条基本经验,全面推广。石山区开展工程治理后,光秃秃的石山从难利用地、未利用地,摇身一变,被纳入林地管理。

以前,石山区放野火、砍柴、乱采石等现象比比皆是,纳入林地管理后,有专职的护林员,农民被告知:不准毁林开荒、不准打柴割草、不准放火烧山、不准放养牛羊、不准挖兜采药、不准猎捕动物、不准采石取土。从2001年开始,石山特殊灌木林纳入了国家公益林范围。全区迄今3.4亿元生态补偿费,1/3用到了石山地区。广西石漠化治理正在从少数村民的自我救赎,变成政府有计划、大规模的工程推动,正越来越多地寻求借助政策、机制乃至市场的力量。

今年,国家将在南方8个省份选择100个县,启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,广西有12个县被列入。饱受石漠化之苦、初尝石漠化治理之利的广西人,对工程实施翘首以盼。


本文关键词:betway体育app,必威体育app,betway体育app(综合)官方网站入口

本文来源:betway体育app-www.zhuchengjizhuangxiang.com

地址:吉林省松原市张北县海展大楼58号   电话:400-123-4567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05-2024 www.zhuchengjizhuangxiang.com. betway体育app科技 版权所有    
ICP备案编号:ICP备57338001号-1